联系电话: 400-600-2316
联系地址: 重庆市两江新区大地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

官方微信

搜索

科普中心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科普中心
外泌体鼻内雾化吸入:神经与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新方向
  • 文章来源:
  • 发布日期:2025-09-12
  • 浏览次数: 39次
  • 分享:

近日,智利圣地亚哥慢性病高级中心(ACCDiS)的研究团队在专业期刊《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了一种可能为神经与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带来新思路的方法——细胞外囊泡的鼻内递送。 

 该研究聚焦于细胞外囊泡,通过鼻腔途径输送的机制与潜力,展现出这一策略在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细胞外囊泡是由细菌、动植物等多种细胞分泌的一种微小膜状结构,携带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生物活性成分,能够实现细胞之间的物质和信息传递。 


 因其具备低免疫原性、高生物相容性,且有潜力穿越血脑屏障,并可被设计用于装载治疗性分子,细胞外囊泡在疾病诊断和治疗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鼻内递送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途径,尤其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因而成为研究热点。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潜力


目前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效果有限。以缺血缺氧性脑病为例,该病常因心脏骤停、溺水、严重窒息或呼吸窘迫导致脑部供氧不足,可能造成长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以往药物和康复训练虽可缓解部分症状,但对受损脑组织的修复作用有限。干细胞疗法的出现为该领域带来新可能,尤其是干细胞外泌体——因其低免疫原性、易制备存储,以及良好的屏障穿透能力,正成为研究重点。 

 鼻内递送细胞外囊泡在神经系统疾病中显示出以下机制优势: 


 · 细胞内途径:通过嗅神经或三叉神经的内吞作用进入神经元,经轴突输送至嗅球或脑桥,进而扩散至更广脑区; 

 · 细胞外途径:借助血管周围通道,外泌体可进入体循环或通过嗅细胞汇入脑脊液,最终抵达中枢神经系统,还可通过受体介导的转运机制靶向炎症区域。 

 多项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在多种疾病模型中有积极效果: 

 · 在缺血性卒中模型中,胚胎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联合姜黄素鼻内给药,可减小梗死面积、缓解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移植可改善血脑屏障功能,提升神经行为评分; 

 · 在创伤性脑损伤和脊髓损伤中,外泌体治疗可抑制细胞凋亡,改善神经再生; 

 ·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经鼻给予外泌体后,显示小胶质细胞活化减缓,树突棘损失减少; 

 · 在癫痫研究中,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团队报道干细胞外泌体经鼻滴注后可快速富集于病灶,单次给药即可降低炎症反应,保护神经元,并改善记忆功能。


cb65c40431463d7f309f1cfde9cf19ee.png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应用


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干细胞外泌体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其低免疫原性、高效递送与多靶点调节能力,使其逐渐成为呼吸治疗的新研究方向。 


 通过雾化吸入,外泌体可直达肺部,发挥抗炎、修复和组织再生作用,有助于改善结节、纤维化及气道炎症等病变。 

 研究显示: 

 ·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动物模型中,气管内给予外泌体可减轻炎症、肺泡壁增厚和杯状细胞增生,改善肺功能; 

 · 在哮喘模型中,外泌体干预可缓解过敏性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调节平滑肌细胞行为,辅助气道结构重塑; 

 · 2025年6月,清华大学团队宣布,使用雾化吸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肺纤维化的 I 期临床试验取得初步积极结果,患者肺功能指标有所提升。     

   

  鼻内递送的总体优势与展望   相比于其他给药方式,鼻内递送细胞外囊泡具有以下优点: 

 · 可绕过血脑屏障,实现脑部靶向输送;

 · 鼻腔与气道血管丰富,对脑和肺等多器官均可发挥潜在效应;

 · 可激活黏膜免疫,对抗病原体; · 系统毒性低,体内滞留时间延长。 


 目前,越来越多研究正推动该策略走向临床实验阶段,尤其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冠状病毒相关病变)等领域。 


 尽管鼻内递送外泌体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潜力,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外泌体分离与纯化标准化、给药剂量规范等问题。但随着科研持续深入与技术迭代,这些问题有望逐步解决。细胞外囊泡鼻内递送有望为神经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平台:重庆铂而斐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不作商业用途,不作医疗建议,仅作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敬请谅解,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新闻